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优化育人环境 弘扬环保文化 提高综合素质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14-01-03  点击:3211 
 优化育人环境   弘扬环保文化   提高综合素质
      ——永定一中创建市级“绿色学校”工作汇报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座落在美丽的凤凰山麓,校园面积556799平方米,绿地面积19879平方米。现有班级54个,学生2723人,教学大楼3幢(第一、第二和宪光教学楼),科技实验大楼、综合大楼、体育馆、图书馆、艺术馆各1幢,学生宿舍3幢,教工楼5幢,食堂1幢,雕塑和浮雕各两座(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优异。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于 2000年4月被授予龙岩市首批“绿色学校”,2001年10月被授予福建省首批“绿色学校”, 2003年4月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学校”荣誉称号。廖旺华副书记荣获全国“绿色学校园丁奖”。 总支书记简焕镇被评为福建省绿色学校优秀教师。2007年9月我校成为全国绿色学校校园环境管理项目成员学校。简焕镇老师被评为2006至2007年度全国绿色学校校园环境管理项目优秀教师。2011年9月,我校开始创建福建省“环境友好型学校”;2012年,我校被授予福建省“环境友好型学校”称号;2013年1月,我校被确认为龙岩市“环境教育基地”。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校在省、市、县环境保护部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开始创建“绿色学校”。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决定》、《福建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生教育实施指南》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推动我校环境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建设“绿色学校”打造“环境教育基地”,倡导“以人为本”的环保教育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环保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落实措施,积极创建“绿色学校”
我们深知,创建“绿色学校”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创建“绿色学校”不仅能使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得到改善,而且还可以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公民,使更多的人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仅是创建人民满意学校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创建“绿色学校”是学校参与全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起点和标志。
永定第一中学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
组  长:游远新(校长)
副组长:简焕镇、廖旺华
成  员:赖龙扬、赖仲金、戴明生、李秀菊、李正勤、范日升、卢坤丰
创建办公室主任:李正勤(兼)
领导重视、认识统一、目标明确是深入开展“绿色学校”建设活动的重要保证。我校始终把加强环境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人才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学校充实了“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专设创建办公室,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政教处、教务处和总务处紧密配合,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总结,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学校环保工作,校领导经常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教职工例会积极宣传“绿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经常反复地强调环保工作和环境教育。
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以校园网、环保教育专栏、学科园地、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利用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积极开展环境专题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还要求各年段、班级组织学习《学校卫生条例》、《五有五无基本要求》、《卫生保健制度》、《文明宿舍公约》等卫生条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各班级对学校划定的卫生区,按照学校要求,认真打扫,确实作好“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通过“三项评比”干部对班级卫生打扫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和登记,督促学生作好卫生工作。还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节约、回收等活动,有效控制学校自身所产生的污染。同时把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成效列入文明教研组评比内容,把各班开展“绿色学校”建设工作成效列入文明班级、先进团支部和先进个人的评比之中。
我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环保教育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外聘环保领导的指导作用,利用培训讲座等方式促进我校环保意识发展,同时外聘县环保局领导指导我校环保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工作。派送老师参加龙岩市“绿色学校”建设师资培训班;派送老师参加福建省省级“绿色学校”负责人培训班学习。
在“绿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正是因为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制度健全、职责分明、人人参与,全校师生环境意识增强,活动参与面越来越广,才使我校环境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绿色学校”建设工作才能扎实有序地开展。
     二、实施绿色环保措施,建设优美学习、生活环境,打造具有“人文内涵”的校园实物景观,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不断改善校园环境
我校在“绿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渗透人文气息和绿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与周边环境协调,突出人文特点,凸现文化氛围,寓教育于环境布置中,在校园环境规划上整体考虑,分步落实。
在校园建设中,着重优化校园整体景观、景点;增加校园人文内涵标志。使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内涵,从而达到“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的效果,在绿化达标方面争创省一级绿化先进单位,为全校师生营造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效,逐步打造一个生态化的理想校园,一个富有一中文化特色的校园。
    1、绿化校园。整体规划校园建设,并对学校的花草树木布局进行调整,精心规划,使植物群落布局合理,绿化逐年提升,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学校花大力气,投入大量资金搞绿化,凡可绿化的地方都种植了草皮。   
2、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空地都栽上了乔木,铺上了绿草。通道铺设广场砖或水泥路。整个校园形成了楼前有坪,坪上有花,花草相衬,树木相依,四季如春,清香飘逸的自然景观。
3、净化校园。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建设,做到校园净化、教室整洁、宿舍卫生、厕所清洁、食堂卫生符合标准。对学校产生的垃圾实行分捡处理。对学校环境卫生管理的做法是责任落实,检查督促相结合。学校把开展“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活动作为建设“绿色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纪律、卫生、三操”三项评比和争创“五有”、“五无”示范班和文明宿舍等活动。学校内无乱停机动车、无违章搭盖、无乱堆放杂物、无乱贴乱画、无环保罚款、无校群矛盾,做到无纸屑、垃圾、痰迹,无圈养家禽家畜。同时狠抓内宿生标准化管理,努力做到被子、蚊帐、口杯、牙刷、水桶、毛巾、箱子、鞋子等摆设成“十个一条线”,墙壁四侧、地板、天花板做到“六面光”,与整个校园环境浑然一体。
    4、加强学校环境教育硬件建设。加强“生态植物园”建设,完善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建设。   
近几年,学校每年投资近百万元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如今校园“三化”建设日臻完善。校园内奇石突兀,绿茵铺地,水花飞溅,喷泉雕塑相映成趣,透露出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又体现了我校追求卓越的办学思想和求真求实的工作作风。永定一中舒适、洁净、优美的环境氛围,为优化育人环境创造了条件,更加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激励全校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不断进取。校园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了一流的环境。
三、弘扬环保文化,营造环保文化氛围,拓展课外教育,深入社区实践,努力实现环境友好
我校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推行绿色消费,节约资源能源,如:积极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提倡教材循环利用,学校节能、节水、节电、节纸及节约其他资源措施有力且绩效明显,学校食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学校自身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并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减排要求,不直接向河流等自然环境排放超标废水;厨房有油烟净化处理措施;锅炉烟气达标排放;危险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置。学生在校内无乱丢、乱倒、乱吐、乱画、高声喧哗、破坏绿地等行为,养成自觉节约、回收资源的良好习惯。
    我校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建立环保小分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每学年至少组织两次环保小分队深入到工厂、农村、街道居委会,利用节假日到永定福利院及孤寡老人家中进行卫生清扫,在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参与社区环境保护与保护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物、捍卫绿色地球的工作中去。学校在综合大楼的第五层建设了天文台和气象观察站,并投入较大资金购置了必须的仪器设备,以完善设施和为师生开展这方面的课外活动创造条件。   
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通过校园网络、环保教育专栏、学科园地、班级黑板专刊及环保教育宣传牌等宣传方式,为环境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各学科园地及各班都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各种环境日(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宣传节约水资源,开展社区水质调查与监测。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对学校周边村庄环境现状写出年度调查报告书。如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出刊吸烟有害健康简报专栏)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政教处每学期出好2至3期环境教育专刊。   
学校政教处通过校园教学网络播放专题录像片,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开展“环保阅读周”活动,推荐《天空与地球》等书籍供学生阅读。
我校同学们踊跃参加环保实践活动,能与破坏环境的不良现象作斗争,不浪费水电、粮食、纸张等资源,养成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在校园与公共绿地不采摘花朵,不践踏草坪,不毁坏树木。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大家自觉地保持教室、校区的安静、整洁,不带食品、饮料进教学楼。平时穿着干净、整齐的校服,不化妆、不带首饰、不留长发、不留长指甲、不乱吐口香糖、不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认真遵守执行《学校卫生检查细则》、《“五有五无”基本要求》、《卫生保健制度》、《学生宿舍管理条例》、《文明宿舍公约》等。 
四、精心设计,让”绿色学校”建设工作蕴涵在各种环保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1、实施“绿色学校”计划,开展以“绿色学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相关教师、环保部门领导及专家,为学生开设与绿色教育有关的选修课程和讲座,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增强“绿色学校”意识。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绿色学校”融入学生教育的相关要素之中,使之成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生活方式,逐步理解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成立环境友好志愿者协会,开展“绿色学校”宣传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护绿清污志愿活动。开展“爱我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开展建设“绿色学校”为主题的金点子征集活动。
2、加强“绿色学校”建设宣传,增强“绿色学校”意识。在做好绿化养护、整形、校园清洁等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绿化、环保意识。组织员工和师生进行“给玻璃洗脸”、“清洁楼内瓷砖”、“你丢我捡”等保洁活动。每年开展一次以“绿色学校”建设为主题的海报创作和展示活动。
3、积极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实施绿色环保措施,建设节能环保、绿色安全型学校。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开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应用节能装置(如更换节水笼头等),增加绿色环保材料的宣传与使用,包括环保漆、节能灯管等材料、设施。设立分类垃圾桶,成立节水、节电小组,开展回收废旧电池、节约水电等活动。开展爱护学校财物活动。关心爱护校园内的任何财产和物品,不准擅自挪动、拆卸、损坏或丢弃。加强安全意识。学生不得在宿舍留宿外来人员;离开办公室、教室、寝室及时锁门,注意防盗;严禁在宿舍内烹煮食物、焚烧纸张、点蜡烛,防止火灾发生。积极倡导禁烟活动,建立清新的无烟学校。制订并推行无烟学校制度,加强预防吸烟教育,邀请专业人士到校举行禁烟讲座,让学生认识吸烟危害,掌握拒绝吸烟的技巧。同时,建立无烟校园环境,全面禁止校园范围内吸烟;学生不得携带香烟入校;摆放禁烟标志于校园显眼处。杜绝网络中的腐朽文化,实施绿色上网工程。校园网络建设在满足教学、行政、学习等主流网络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将“绿色学校”理念植入网络建设中,推出“环境友好型校园网”。
4、开展文明就餐活动,健全食品卫生安全机制,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改善学校就餐环境,提高学生文明就餐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文明就餐、用餐后将餐具放置回收处等文明就餐行为。完善卫生健康及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
5、建设绿色生活区,积极创建文明卫生宿舍。讲究宿舍卫生。不随地吐痰,不向楼道内、窗外泼水、乱丢果壳、纸屑等杂物;舍长安排好值日表,值日生要认真做好室内清洁卫生工作,每天定时清除垃圾;每周安排一次大扫除。美化宿舍环境。宿舍布置力求美观大方,格调高雅清新;室内生活用品按规定摆放,做到被褥叠放统一,洗漱用具摆放统一,卧具使用更换统一和衣物鞋子放置统一;严禁在宿舍楼道和室内乱张贴,公共场所不得堆放杂物。爱护宿舍设施。不准擅自搬出和调换宿舍内任何设施,不得私自拆修、变动宿舍内的一切设施;学生要爱护宿舍的门窗、玻璃、家具以及水电等设施。讲文明懂礼貌。保持宿舍区安静,不大声喧哗、不参与对他人学习和休息有影响的活动,宿舍内不准打球、踢球,严禁赌博、酗酒、起哄闹事,自觉服从并积极配合纪律和卫生检查工作。
6、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环保兴趣小组考察汀江母亲河、龙岩市森林公园;组织环保兴趣小组考察梅花山、冠豸山;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及环保兴趣小组成员参观考察永安桃源洞、“福建石林”及培田古民居。
7、建立学生实践环保教育基地,学校建立了植物园和“共青团花圃”,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接受美的熏陶,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生物,认识动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特殊作用,认识保护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8、开展变废为宝活动,鼓励学生开展用废弃物制作小工艺品的活动。理化生劳技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小制作活动。学校成立了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小”活动的开展。校园设立分类垃圾箱,各班废弃物分类装放,实行废弃物分类收集,将金属罐、玻璃瓶、废纸等可利用物品定期送校废物回收中心进行回收,开展勤工助学,资助在校特困生活动,培养爱心。
五、加强环境教育,践行环保理念,开设选修课程,突出课堂学科渗透
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息息相关。当今世界土地的不断沙漠化,水土的严重流失,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等诸多热点、难点问题与地理、政治、生物等学科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结合各科教学有机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把课堂教学当作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求各学科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见缝插针,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加强对学生进行节水、植树、防污染等环境教育。要求教师每学期针对学科特点写出环保渗透论文,使师生满怀激情地用心用笔去谈环保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
我校发动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因素,制定我校各学科渗透环保教育的整体目标与具体要求。例如:政治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将环保法规渗透到法律常识的教学中,增强学生遵守环保法规和保护共有家园的意识,政治教育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经营者素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等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有益动物和珍稀动植物的教育;地理教学中进行人口教育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珍惜土地,保护土地资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等环境知识的教育;物理、化学教学中进行节水、节电、节能、污染源处理、废品回收、垃圾分类、拒用一次性筷子、拒用罐装饮料、反对使用含磷洗衣粉、反对白色污染等知识和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我校各学科根据各自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明确环保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树立人人珍惜资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观念,进而提高参与环保的自觉性。
我校还在生物、化学、地理、劳技等教研组建立了“环保兴趣小组”。 生物兴趣小组将学校树木进行挂牌,介绍树木名称和类别,进行植物标本的制作等;化学环保兴趣小组进行实验室实验废液净化处理实验;地理环保兴趣小组定期到县气象局开展对气象的观测活动,撰写观察报告。通过组织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参加具体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校还设置了环保选修课。学校确定了环境教育的兼职教师,由学校理化生、政史地等有关教师担任,开设了环保选修课题。如高一年段开设了“环境与发展”(政治科)、“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科),高二年段开设了“化学科学研究与工农业生产、国防科学发展的关系”(化学科)、“花卉栽培”(生物科)等。学校还组织教师在适当时候举办“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人口与环境”“人类与地球”“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水、生命的源泉”“谈谈噪音”“环境,社会与人”“污染与防治”等专题讲座。选修课教师搜集环保资料,认真钻研,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环保选修课上,把本地区的环境问题作为渗透和拓宽,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加深理解。选修课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环保选修课的开设,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性。
我们还进行环境教育科研活动。学校结合研究性课程的开设,组织各类实验小组,参加科技及环保实践活动,到各种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学校制定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计划,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历史、语文、生物、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开展的课题中均有环保调研内容。环境教育中的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都是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自愿选择。他们自己确定课题,自己组成三、五成群的小组,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自备所需工具器械,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社会实地,这是课堂渗透后的课外延伸。近几年学生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中,环保课题丰富多彩,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永定河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永定土楼〉〉、〈〈金丰大山森林生态系统考察〉〉等。全校教师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实践劲头足,研究能力也提高较快。
在全国第二届环境保护多媒体课件评比大赛。吴炬华、黄春燕老师的《大气环境保护》荣获全国三等奖,俞联斌、余荣开老师的《环保时文阅读专题网站》荣获全国三等奖,张志文老师的《探究永定县城区水电站对水质的影响》荣获全国优秀奖,温荣元、赖武老师的《校园环境污染调查》荣获全国优秀奖。我校退休教师吴兆宏编著的校本教材《中学环境渗透教学与实践性活动》2005年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校师生树立了环保理念,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现代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营造了一个“人人具有环保意识、诚信达礼、遵守公德、互助互爱”的健康向上的环保文化氛围;建设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打造了具有“人文内涵”的校园实物景观,给予师生以美的享受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熏陶。
今后,我们将加强“环保理念、环保文化、绿色环境”的宣传与教育,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环保文化,提高全校师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打造一个具有一中特色的“绿色学校”。
永  定  一  中
二O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