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教师论文︱江仲琴:挖掘语文课本的德育因素 ——也谈《陈情表》中的孝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19-06-11  点击:3275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择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为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语文教师,更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孝,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孝,对00后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

必修课本中的《陈情表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这篇文章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李密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古语有言曰:百善孝为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找出文中能体现孝情的文句加以赏析。

例如“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赏析该句时,学生品读《弟子规》里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讲析相关美德故事:西汉汉文帝侍奉母亲,母亲生病,他日夜精心服侍,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母亲吃药前,他要先尝。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汉文帝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长达三年之久。李密对祖母的孝心比起汉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如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尚且有反哺之情,孝子也有反哺之爱。“一位母亲两个儿子,37双磨破的鞋,跨越1000多个城市,517天走过37000公里,这是一段感恩的旅程,铸就中国孝子的典范” 王凯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孝子”荣誉称号获得者 他与弟弟王锐,2007—2009年间,自制“房车”,取名“感恩号”,载着八旬老母亲,不避寒暑,畅游祖国大好河山。沿途许多老百姓深受感动并提供各种帮助,帮母亲实现了畅游中华的梦想。他的故事最终演化成一场被誉为“重新唤醒现代人传统孝道”的热潮。

第三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弟子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王勃能够“奉晨昏于万里”,而李密一再推辞,不去做官,则希望“奉晨昏于目下”。他的孝心苍天可鉴。

李密在构思《陈情表》时,百感交集,各种滋味一时涌上心头: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的孝情。但是李密在提笔写文章时,便把这些感情重新整理,经过冷静的回味,压抑了前两种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笔带过,而抓住晋武帝孝治天下治国方略,大肆渲染孝情,并且营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们发现贯穿始终的一直是一个“孝”字。

现在的高中生,平时生活中更多关注的可能生活友情,最易忽略的是亲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发挥学科优势,以文章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传统美德,并联系现实,培养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建立起尽孝不必等待、细微之处皆尽孝的观念。

毕淑敏说:“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时候才捶胸顿足,悲痛不已。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