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给离异家庭学生多一份关爱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04-07-30  点击:269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婚姻观念的变化,离婚率的急剧上升,出现了一批因父母婚姻破裂,家庭解体的离异家庭子女。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演化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据统计1987年以后,我国离婚率以每年10%增长;1992年底,有1000多万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子女进行调查,其中在校生占2/3

一、造成离异家庭子女障碍的因素:

1、心理适应失衡

当前,中青年夫妻的离婚案中,近三分之二的家庭有一个18岁以下的孩子,幼儿、童年期的儿童“情感饥饿”更明显,他们需要家庭、父母的关心与爱,而又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心理适应失衡。幼小的孩童由于生活阅历贫乏,身体、大脑还处于发育、成长阶段,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所受的伤害也更大,让他们一下子面对变化了的生活、变化了的环境,根本无法适应。

2、不良的家教类型

离异后的单亲家庭的家教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而不同类型的离异家庭。由于其文化素质、心理、生理的不同特点,其家教形式也不尽相同。其中,诱发孩子形成心理障碍的不良家教类型有:

1)溺爱、娇宠型

这是离异家庭教育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家庭解体后,单亲父(母)认为孩子已失去了家庭的温暖,理应把所有的爱倾注给孩子,从而对子女千依百顺,娇宠倍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任性、自私,不听劝导,乱发脾气,行为放肆,不可收拾。古人云:“爱之过,则害之多也。”

2)严厉、专制型

这类家庭一般对孩子关注,期望过高,不管子女的特长、爱好,干涉孩子的行为,强调服从,稍一不从就严厉叱责,这样的教育,孩子可能很服从,但被动、消极、缺乏竞争性,不愿努力发展智力,也可能引发逆反心理,事事与父(母)对恃。

3)横蛮、粗暴型

这类家庭多出现在文化层次较低的家庭。孩子长期没有家庭温暖,父(母)不懂良好的引导方式,只晓得以“打”代“教”,粗暴的家庭教育环境造成孩子的行为、性格特点是暴戾、横蛮、逆反心理强,对一切充满敌意,顽固而冷酷。

4)冷淡、放任型

这类家庭对孩子放任自流、家庭气氛沉闷,父、母教育的责任互相推诿,或交给父母辈,孩子完全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与父母的爱,成为父母双全的“孤儿”。父母的冷淡、忽略,使孩子感到孤独、害怕,逐渐形成冷酷无情、富攻击性、放荡不羁、自以为是的性格,情绪极不稳定,容易发怒,反复无常,对别人漠不关心。

离异家庭的子女在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生活,逐步养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从而阻碍学习的进步、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调适。

中小学生心理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分别是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品行障碍及交往障碍。针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障碍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适:

1、让孩子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给学生,让他们体验胜利的喜悦;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关心与支持,让孩子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看到成功的希望,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离异家庭子女倘若能做到这一点,就会提高适应的能力,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2、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们给孩子定下的目标宜小不宜大,不让孩子做力不从心的事,减少消极情绪,增加成功体验。我们还可以经常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让孩子也懂得与老师、父母、朋友、同学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心理的压力,让一个人快乐成为更多人的快乐,让烦恼通过宣泄得到减轻,从而经常地保持自己的积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老师知道学生的家庭状况后,应提醒离异后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关心,双方千万不能再制造矛盾,应做到心理相容,经常与校方合力帮助孩子克服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4、给孩子关心、信任与适当的宽容

5、教孩子一些适当的心理防卫措施

父母的离异必然给子女的心理造成不平衡,教孩子适当的心理防卫方法是可以减轻他们内心的部分痛苦和忧虑。

①合理法,想象父母不离异整天吵架,还不如离异后双方都轻松;

②正规法,反正不想他们,既然离婚已成事实,烦恼也没有用;

③否认法,父母分开仍是自己的父母,没有多大影响;

④升华法,人的成功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家庭也并不幸福;

⑤投射法,班里、学校里的同学不也有父母离婚吗?有些人一生下来就被父母遗弃,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是谁,比你更可怜;

⑥表同法,你与其他人的孩子一样有父母,一样可以正常地生活、正常学习,别人也看不出来;

⑦补偿法,老师与同学并没有因为你的家庭情况而另眼相看,反而比以前更关心,支持你了……。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