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忆“大诚”与“永高”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10-06-04  点击:3842 

忆“大诚”与“永高”

晓风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回忆民国三十四、五年(19451946)在今永定一中的前身——福建省立永定高中读书时,我和我的同窗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弹指间,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健在的均已鬓发斑白,年届古稀。但当年的许多人和事,特别是前人办学的艰辛,老师们勤苦教学的身影,莘莘学子在简陋艰难的条件下努力求取新知,反抗黑暗追求光明,以及争先为建设校园出力流汗的可贵精神,仍历历在目。兹值永定一中80周年校庆,情不能已,禁不住从这些记忆中拣几件印象较深的,写成文字,聊表一个普通老校友对母校的拳拳敬意。

我想从省立永定高中的创建说起。

永定人素来有好学传统。建县以后,经过不很长的时间,这个山区僻县,就“人文鹊起”,“甲第巍科为数郡冠”。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初小、高小随之陆续设立,遍及各乡。民国初年,更有师范、中学的创建。1937年抗战爆发,邑人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为了培养更多英才争取抗战早日胜利,建立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尽管地方经济困难,环境艰苦,却在数年间就先后复办了县立初中,新办了私立的侨育初中、太平初中和南强初中。到了1943年,初中毕业生越来越多,为他们深造方便着想,便产生了在本县办高中的迫切要求。那时整个闽西,只长汀、上杭、龙岩有高中,招生名额有限。交通又十分不便,即使录取了,负笈远地,也苦于跋涉,何况其他困难还不少,特别是由于经济负担增重,使好多学子望而却步。于是,邑中热心人士,屡屡向省政府申请建立高中,公立不行,私立也可。但均未获批准。

碰了几次壁,大家知道直来直去是行不通的,终于商量出一个点子,向永定凤城人、担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书记长的赖文清建议,把他前几年在香港办的“私立大诚高中”迁回永定。此时香港早已陷于日军之手,所谓“迁回”,只不过搬来一块招牌。但有了这块牌子,就绕过了向省教育厅“立案”的种种麻烦,可以立即堂而皇之地在永定办个私立高中了。而就在这之前不久,赖文清的一个儿子在赴广东大埔就读高中途中,不幸染上霍乱猝然夭亡。赖文清悲痛之余正为永定没有高中深感遗憾,接到上述建议,触动他的心事,当即表示赞成和支持,便与教育厅联系,取得同意,于1944年春天在永定恢复私立大诚高中,并担任名誉校长;校长则聘永定县立初中校长郑超祥兼任。随即借用凤城北门郑家祠为临时校舍,招生开学。第一届招一个班约30人,教师多由永定县立初中的兼任,如化学老师郑佩诏、数学老师廖锦昌等。一切因陋就简,新制的校具恐怕就只有二十副课桌椅和一块黑板了。一学期过去,到秋季又招了一个班,约50人。课桌椅借自县立初中,但教师增聘了赖霞洲(前清秀才,教国文)、卢垣喜(坎市浮山人,教英语)等人。

这个时期,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交纳的学杂费,自然是很拮据的。兼职教师全部不拿兼职薪金,可教学都十分认真。他们培养青年的奉献精神,实在令人钦敬。

有了大诚高中,邑中人士进一步积极申请创办公立高中。大家觑准这事成功率极大。因为已经用事实向教育厅证明了永定有办高中的必要和能力;而有现成高中可资利用,教育厅无需付出多少创办费,却可增添一项显著政绩,自然乐得顺水推舟。加之此时恰逢永定莲塘人张开琏出任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是个实权人物,由他出面,不用说顺当得多。果然,经过张开琏和邑中人士的一番努力,1945年春,省政府委员会议通过了建立“省立永定高级中学”的决议,教育厅随即任命原省立龙岩师范校长、永定湖雷人熊耀球(字琅青)为校长,负责开办,并同意私立大诚高中归入省立永定高中。

还在积极申请建立省立永高之时,邑中人士已在酝酿建造校舍。张开琏等认为,这全县唯一的高中,应方便全县子弟入学,以建于全县中心地域为宜。湖雷地处永定中心,当时又是全县商业重镇之一,永定河上的一个重要码头,交通比较便利,便一致议定校址择在湖雷车前岗。1945年春省立永定高中成立,县参议会即提请省政府批准,由永定田粮处就近从湖雷石坑仓库陆续拨出一批公粮充建筑经费,动工兴建校舍。同时,将大诚高中两个班的学生接到湖雷,先租用罗陂“怀德楼”开学。到秋季,省立永高招第一届新生60人入学,全校搬到车前岗村,仍租用民房做临时校舍。1946年秋,车前岗新校舍落成,省立永高从此有了自己的校园。

永高从成立到1949年春与县立初中合并为省立永定中学,先后招了四届新生——1945194619471948各一届,都是秋季班;加上大诚高中的两届,统共六届。其中47年春、夏各毕业一届,48年毕业一届。由于中途辍学、转学等原因,毕业生共约70人。他们的大多数,以后都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担任科局级以上干部或评上中、高级职称的甚多。还有的到台湾、美国,也各有可观建树。1984下半年起担任永定一中党委书记直到1988年离休,对一中的近期发展作出可贵贡献的张林山(张香贵)同学,也是这批毕业生中的一位。

永高成立,在湖雷上课后,建立了自己的教师队伍,不再像“大诚”时期主要依靠兼职教师。笔者现在还记得的教师有:教务主任卢衍雄(郁蕴)、英语教师卢垣喜、徐演球,国文教师陈吉廷、刘永康、张侠怀,数学教师欧阳豪,英语兼音乐教师卢达周,音乐教师卢禹昌(雨苍),体育教师李国光等。

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教育经费支绌,为紧缩开支,也为了便于集中管理学生,防范学生运动,教育厅决定省立永高与县立初中合并,建立“福建省立永定中学”。合并后以原县立初中的校舍为校舍,原永高的校园则交给湖雷新成立的私立丰田中学使用。同时合并到省立永定中学的,还有县立师范和县立初级农校。

永高在湖雷三年,尽管办学条件简陋,但老师同学教学都很努力。而且,并不全都在“死读书”。人民革命大风暴的影响,越过崇山峻岭、深沟大壑,也悄悄地进入了这座处于山麓一隅的校园。进步教师卢禹昌、卢达周等,在与一些同学的亲密接触中,谈论人生、分析时事,传播着革命思想。来自中共地下组织秘密领导的下洋侨育初中的同学,从母校带来进步的、革命的书刊,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苏联出版社的中文《政治经济学教程》,解放区作家赵树理、诗人艾青的作品等等,在部分同学中传阅。于是学生自治会出版的墙报上,出现了《多读课外书,不要死读书》这一类鼓励同学追求革命新知,关心人民解放斗争的文章。不巧这时永定县长赖作梁来校“视察”,发现了卢禹昌老师——原来卢老师此前在广东大埔中学搞学生运动,是曾被当局立案追捕的“在逃共产党”。赖作梁当即秘密部署逮捕他。湖雷镇长张绶培得知这个消息后,却走漏给他弟弟张绥培。绥培早在侨育初中时就已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当下急忙通知卢老师离开。卢老师得免于难,辗转潜至贵州省贵定县,接替他老父经营烟草生意,荫蔽起来;建国后在广州文化部门工作。这个事件震惊了学校当局,加强了对师生思想行为的防范,墙报上的那些文章便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负责编辑的王才和同学(解放后先后任抚市区副区长、武平中学校长)和笔者,被叫去训斥了一番,说是“思想有问题”,还要予以开除。幸得卢达周老师从中尽力旋,才保住了学籍。

革命思想和进步书刊的影响,社会黑暗现实的刺激,激发起了永高同学的反抗精神。一次,县上一个国民党党棍赖××带了一批人,气势汹汹地闯入学校查抄“共产党传单”,还以抓人相威胁。全校学生大愤,在学生自治会领导下停课抗议,并到湖雷街游行,还广发“快邮代电”,呼吁社会各界协助制止对学生的迫害。一时舆论沸腾,纷纷谴责,赖××不得不收回了魔爪。1948年,为庆祝校庆,学校食堂宰杀了几头肉猪供师生加餐。按当时税例,学校等单位自养自宰自食的猪,是免税的,湖雷稽征所的稽征员卢某强令学校缴纳屠宰税。同学们不服,齐赴湖雷镇公所和稽征所据理力争。结果,镇长张绶培不得不陪同稽征员来到永高,按本地习俗在校园里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以示赔礼道歉。此举大挫了搜刮民财、作威作福的稽征所的嚣张气焰,镇民同声称赞永高学生干得好。

永高学生多来自农村,加之进步教师的教育,大多崇尚勤俭,热爱劳动。他们曾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拿起锄头土箕开辟运动场,修建厕所,绿化美化校园。现在湖雷中学(丰田中学为其前身)老校舍的运动场,就滴过他们的许多汗水呢。

载《永定文史资料》第12辑(199311月)P54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