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中学生优秀群体的心理特点与辅导对策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08-03-25  点击:2734 

 

        学生中总有这样一个优秀群体,他们相对于一般学生群体而言,通常能较好地全面发展,并走在大多数学生前面。他们通常有权威性,具影响力,极易形成榜样的力量,是班级建设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往往习惯于关注弱势群体,即把学习有困难、成绩靠后的学生作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的主体对象,努力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战胜困难、走出困境;而对那些优秀群体,即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则高看一些,总以为他们觉悟高、表现好,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因而关心学习、交代工作多,深入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少,无视他们的内心世界及心理波动,显得过于放心,甚至有些放任。其实,学生中的优秀群体里,同样存在着思想上的问题和心理上的障碍,他们成长的道路也必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同样需要老师的全面关心、精心培育和刻意摔打。老师要做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迅速也更稳健。所以,班主任切不可以放松对学生中优秀群体的教育。
                      优秀群体的心理趋同
        优秀群体除具有学生普通的心理特征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显著的趋同感:
        1.道德观念的自觉形成
        优秀群体中的个人,通常“道德的成熟先于身体(性)的成熟”,是非观念的较早形成,使他们的爱憎较一般学生更显分明。他们传承也确信道德,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美好道德的人。因而他们对政治事件、社会现象,有超乎寻常的敏锐,也乐于对周围的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价。一般来说,这个群体有自觉的道德意识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但道德的自觉意识,也往往使他们形成孤愤的心理。
        2.人生进取的自励精神
        好胜心强、富于进取精神且特别能自励,是这一群体中青少年学生的又一特征。他们总有一股子不甘人后、力争上游、什么事情都要办好的劲头。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都与他们强烈的好胜心分不开。他们求知欲的旺盛,表现在敢于接受学习上的挑战,不仅喜爱抽象的数理化,而且涉猎繁杂的课外文艺、科技读物。遇事偏爱自我体验、自我训练、自我检点,乃至自我鼓舞,因而多有理想化的倾向。
        3.社会责任的自我担负
        责任心强、富有正义感,是这一优秀群体最有光彩的所在。他们自觉以成人为参照,愿意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表现在校园内,他们顾全大局,能使个人的爱好服从于全体的需要。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工作,办事热情公正。这种责任意识使他们有较强的向心力,易于凝聚人气,他们对同学也有较强的友谊感,愿意有所付出,帮助同学共同提高。当然,责任的不适当扩张,又使他们容易“自我”起来。
        4.集体荣誉的自主诉求
        这一优秀群体能自觉地关心和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自觉地抵制一些不良诱因的干扰,自觉地去完成社会、学校和班级所分配的任务。强烈的荣誉感激活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愿意用自己的付出给集体带来荣誉,以取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信任;也会为自己(或别人)做了不好或不应有的事而感到羞愧。他们自觉要求荣誉,目光始终看着“走在自己前面的人”。一旦有了错误就会倍感内疚,易于接受教训,以鞭策自己。因对荣誉的追求少了节制,往往也易患得患失。
        5.克服困难的自制能力
        优秀群体具有很强的自制力。通常,他们能为实现人生的目标而不畏困难,恒久追求。他们也要面对来自家庭、自身的种种困难,如家庭经济地位的改变、青春期成长的干扰等,一般情形下,他们能用自以为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也愿意听从别人的忠告,来反省自己。反省,使他们有较好的自制力,不易消极,也难下沉沦。但过度自我约束,又易形成心理上的自闭。
        6.良好习惯的自爱特质
        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常是优秀群体的每一分子的特质,也是他们得以优秀的关键(预习善思考、听课打收条、复习会查漏、学习能巩固等)。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同时,他们多能建立特别适合自己的个性的学习方法,在这一点上,他们很懂得自爱,决不轻易改变既已形成的习惯和方法,因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强,但这种学习上的自爱情结,也有发展成不善博采众长的可能。
                优秀群体的心理失衡
        作为一个教育群体,心理的表现上既有趋同感,也有失衡性。整体的优秀,不等于心理的完全健康。通常,社会制约、教育规范、家庭模式、集体形成、群体结构等,会使他们面临考验,产生这样的群体性心理不平衡:
        1.前列的位置导致脆弱的人格
        各方面评价位置总是靠前,长期生活在喝彩声中,是这一群体的共性。听多了表扬和鼓励,偶尔听不到表扬和鼓励反倒难以承受,在这一方面人格极为脆弱,自我感觉往往很好,渐趋自负,甚至目中无人。会对家长、老师的教育和意见不以为然。面对善意的批评,自然而生抵触的情绪。
        2.高值的期望形成波折的情绪
        优秀群体中的学生,多有学习的成就感,自我评价和自我期望值都很高。因而经不起挫折,极易诱发心理障碍,在学习上情绪化。兴趣浓的学科,积极参与;兴趣淡的学科,渐行渐远。对学业成绩的高期望,常常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双刃剑,他们会好高骛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轻视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进而流露出厌烦的情绪等等。
        3.既有的杰出带来极至的自我
        优秀群体的个人心理的缺口,常常是无处不表现的自我。他们活动能力强,但自我中心显著。合作精神缺失,容易我行我素。这部分学生的感知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号召力都较强,但总有轮不到做风云人物的时候。此时就会自感冷落,没受重用,久而久之,形成孤傲的个性。
        4.积极的追求产生灰暗的心理
        优秀群体中的人崇尚个人奋斗,为既定目标而不懈追求,敢于打拼,绝不服输,这就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思想,一旦过头了,嫉妒的灰暗心理也会由此产生。他们缺乏友好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心态,认为竞争的结果非胜即败,没有“双赢”的理念。表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愿意过多地与同学交流、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一旦被他人超越,则耿耿于怀,心理极不平衡。
        5.良好的感觉造成冷漠的情感
        优秀群体的自我感觉总是好的。由于待人处世极易以自我为中心,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就显得热情不够。亲友灌输一些诸如学习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的思想,使学生的上进心掺杂了许多极端个人的东西, 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无所谓。这样的人,往往对国家、社会、他人的命运漠然置之。情感的冷漠,妨害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优秀群体的辅导对策
        1.培养健康的心理意识
        首先,倡导平等意识。平等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意识和植根于科学、民主的精神。然而,对于一个优秀的群体,要让他们明白这一点,进而身体力行却并非易事。一是师长对他们多有偏信偏爱,遇问题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地说说,不触及思想的实质:二是同学也因为他们的优秀,而羡慕甚至崇拜他们,久而久之,使其身上形成一股骄狂的霸气。因此,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持守“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客观而全面地分析、评价这一群体中的学生,成绩不抹杀,缺点不护短,爱之有度,严之有格,既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又清除他们的骄狂气,助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与全体同学平等相待。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教育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到其他同学的特长和技能,感受到与人合作的重要和乐趣,进而培养健康的心理意识。
        其次,进行耐挫教育。培养客观而正确的成败观,是优秀群体必须选修的人生一课。优秀群体里的学生,他们成长的环境一般来说,少有生活的磨砺和失败的考验。在他们的心目中,世界上的事物美好的居多。一旦遭遇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或打击,就会灰心丧气甚至一蹶不振。因此,老师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安排耐挫教育,设计恰当的教育情景,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在他们的成功之途上人为地设置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是必要的。比如,在学习的难易程度及评价标准上,可提出更高的要求:班级工作中,有意把一些较困难的事情交给他们独立完成,故意“刁难一下”,逼其开拓思路,全力以赴,开拓他们的人生视野。了解、体验生活的种种复杂艰难等等。这样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提高其抗打击、抗挫折的能力。
        第三,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学会自主教育和管理。优秀群体的人,自身的调节机制和功能具有相对的优势,能通过“内省”“慎独”“躬行”等,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适,最终解决自身遇到的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达到人格的完美。对于优秀群体,老师要做有心人,时刻关注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他们的喜怒悲欢,从中发现他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缺陷,引导他们勇敢而正确地面对自身的问题,自觉地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把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行为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使自己由一个受教育的客体转化为善于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把“他律”和“自律”统一起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首先,牢固既定目标。高尔基说: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有调查表明,学生能跻身优秀群体中,95%以上的有高远的人生目标。班主任不仅要帮助优秀学生确立近期和远期的奋斗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树立的目标得以牢固起来。可以说,有强大内动力的学习,是自觉的学习:而内动力的获得,关键还在学习目标的牢固树立上。老师要善于用高尚的道德修养来激活学生的自觉行为:鼓励他们不断进取的同时,及时引导他们调整既定的近期目标,放眼未来,脚踏实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奋进。还要提出具体的努力方向,引导他们把今天的成功和明天的事业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起来。鼓励他们用持久的学习激情,去涉猎知识,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简单理解和掌握,打造自我,使之成为基础扎实、人格美好且学有所长的复合型人才,勇于成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在操作上,老师既要防止:学生超越客观实际去选定目标,又要让他们的目标不滞后于实际的水平和能力。超越了客观的允许,他们会疲于奔命,无所适从,进而挫伤上进心;滞后于本身的表现,他们会易于满足,无所用心,最终不思进取。
        第二,营造和谐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工作。加强优秀群体的管理,教育环境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一个好的班级,其实就是优秀群体不断扩充的集体。如何不让学生从优秀群体里滑落下来,同时又要让更多的学生跻身优秀的行列,单靠学生的自觉意识是不够的,最好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让集体有凝聚力、向心力。开展学习的互助活动,无疑有利于增进群体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有益的学习互助活动,能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志向更远大,学业更优秀。还可以充分地发挥优秀群体的整体力量,有效地遏止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这也培养了他们助人为乐的思想。因为优秀学生在帮助同学取得可喜进步的同时,自我价值会到更充分的体现和认同,心胸会变得豁达开朗。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瘦弱,而与众多的同类一起生长时,则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共生效应”。
       第三,畅通交流渠道。现代教育已充分意识到教育渠道的多样性,已深刻地改变了传统教育单一性的师徒授受模式,教育的天地由此更加广阔起来。今天,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沟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尚有更多的教育渠道没有被开通和认同。其中就有优秀群体内的教育交流渠道。优秀群体内的交流,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这是因为人们错误地认为,天天在一起的孩子,他们的交流足顺理成章的事情。殊不知,在一起生活、学习,并不等于有交流。无目的的自然聚集,更多的是一种嬉游。有目的地交流、学习,学生才能够彼此参照、彼此发现,进而从参照与发现里学会思想、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