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访“世界华人艺术家”张运宁先生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13-03-21  点击:3215 
他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出版有多篇经济学专著。晚年他热衷于篆书篆刻,从1996年开始,他从多部典籍中搜集到异形寿字2万多个,精心筛选,弃同存异,将1万个寿字书写到100张总长66公尺,宽1.7公尺的宣纸上——
 
让一万个寿字留存后世
——访“世界华人艺术家”张运宁先生
记者:李晖
 
篆刻篆书    蔚为大观
张运宁的书法篆刻源于先秦及秦汉古文字,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小篆崇尚二李(秦朝,李斯,唐朝,李阳冰),其圆润婉转的线条,自然率真的意趣,古拙秀劲的神采,端庄朴茂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行笔纯正中锋,笔力均健,形体取黄金分割法比例,字取纵势,重心上提,横平竖直,布白均匀,结构讲求对称美。而篆刻风格更为多姿多彩,以甲骨文、缪篆、汉篆入印为胜。甲骨文入印,线条瘦劲,字形或长或扁,或方或圆,或正或欹,形象地表达了纯朴自然的原始美;以缪篆入印,笔画经过适当延伸和盘曲处理,使印面空间布满,以达到均匀稳妥的效果;以汉篆入印,取工整一类的方势,线条凝重坚实学形雍容端庄,布局稳妥均衡,整体效果于平淡自然中,气息醇正,初看朴实无华,深入体会推敲,则变化多端。张运宁就是在这有两千多年演化历史的艺术门类里遨游了近半个世纪。
昨日记者走入张运宁的家时,就立刻被浓浓的艺术气息所包围,客厅里挂有一幅创作的《易经百福图》,以八卦为载体,以小篆108个异形福字为卦符元素入图布阵,铺陈有序,层次分明,中间再饰以红色印作福字作平行同卦符,总体上构成六十四卦的第一轮环图。中间太极阴阳鱼是蓝黄彩色的,左右两旁各加红色双钩彩色图案古寿字,更呈立体状态。整幅作品融文字、卦符、科学性于一体,似书非书,似画非画,可谓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
张运宁的书房,不到8平方米,摆满了书籍和文房四宝,小小的空间盈着纸砚的芬芳。当他将每幅100个寿字,总共100幅的《万寿图》小心翼翼地摊开来给记者看时,记者发现,这总长66公尺、宽1.7公尺的《万寿图》里的字体阵容气势磅礴,蔚为大观,犹如一场大型的太极剑舞或艺术健美操演练,天真烂漫,凝练挺峻,浑厚苍古,奇崛多变,遒劲整饬,返璞归真,追求变化,字形繁多,情调各异,美不胜收……令人难以言诠心中感想,惟以“奇”字蔽之。
坚持不懈    勤学苦练
张运宁,1934年9月出生,福建永定人,福建师范大学的副教授,现为中国江都书画院名誉院长。年近古稀的他在回首起自己的艺术之路时,不禁感慨万千。
当一个人在某个行业里有一定的造诣时,是离不开他长期不懈的坚持的。张运宁从小就喜欢上了书法,上学后也自然地揽上班里宣传委员的活儿,为了让自己出的黑板报和墙报能在学校“出彩”,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在上面“做文章”,一度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好评。但令人最难忘的是,在一次迎国庆节的墙报上,他学以致用地用篆体写出了墙报的通栏刊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冥冥之中张运宁就与这门古老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5年张运宁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福建师范大学任教。回忆起在刚到师大任教的经历,张运宁认为这是他篆刻艺术飞跃的一个阶段。张运宁说,福州是一个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城市,它独有的寿山石更是为篆刻爱好者提供了印材,让爱好者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形成了非常浓厚的艺术氛围。
张运宁回忆,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是57元,而一块2公分见方的普通寿山石的价格是1角钱,加上购买书籍的费用,常常是捉襟见肘,引来家人的异议,张运宁只好省吃俭用,以填心中对古代艺术的饥渴,满足自己精神上对其的追求。
无师自通    领悟真谛
张运宁在师大任教的35年间,一直兢兢业业,他教的是经济学,作为一名副教授,出版了专业论著《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经济效益预测》、《经济体制改革》等好几篇专著。当他把一本厚厚的论著放在记者眼前时,那尘封已久的书籍把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勤恳与努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张运宁说,作为一名大学里的老师,工作十分忙,时间上也十分紧张,既要带好自己的学生,对他们负责,并完成科研任务,又舍不得放弃自己对书法、篆刻艺术的追求,正由于如此,在认真地审视和解剖了自己后,一度把自己坚持了多年的爱好压抑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只在寒假、暑假的时候,再重新抓起手笔和刻刀,到书法、篆刻艺术的海洋里过把瘾。#p#分页标题#e#
八十年代初期,举国上下掀起一股书法热潮,这股突如其来热浪,让张运宁为之一振,业余时间就以书石为伴,决心让一枝笔、一扉页、一块石,展现一个完全的天地,开创出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于是,业余时间,张运宁如饥似渴地搜集各种篆体的书籍和报刊资料,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这古老艺术的土地上耕耘。张运宁说,由于自己是无师自通,对篆书和篆刻的真谛的领悟就完全靠自己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地去琢磨、积蓄。
新树一式    老有所为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厚厚的“书”,只是各有各的“写法”。1994年10月,张运宁退休了。此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地研究起篆书、篆刻来,深居简出,查阅大量的典籍、字帖、剪报资料,从中吸取多方面的知识“营养”为己所用。张运宁说,大学时代老师培育出的智力与学识,为领悟艺术的真谛打下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而立之年虽生计如牛荷犁,但也以习帖入石为乐,退休后更不停地苦习苦琢,天道酬勤,终获长足长进。
在篆体书法上,张运宁作品的标头字或腹中用上几印较大的篆刻吉祥词语配称,书法篆刻融于一幅,新树一式。在谈到篆刻刀法时,张运宁并不妄言,认为从原则上讲,刀法已被古人前贤终极穷尽,没有逾越的空间了,令人能学古人一二或做古人“刀法奴”也称不为愧了。所以,张运宁领悟到,现在印人,所能考虑追及的,随风格、字体刀法入印而已,无非是冲刀、切刀、冲切兼施,相形相伴,依形选具(刀),稳健准确为原则,达到笔意、刀味、石趣相融合,努力完善刀法这三要素,也是深有学问的。
勤奋所换来的代价,往往与其所付出努力的艰辛,成为正比。张运宁的作品已在国际、全国十多个省、市、县参加展赛几十次,并获金、铜、优秀奖十多次(其中国际奖三次)。作品入编美国世界艺术中心出版社、香港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人民画报社、中国书局出版社等国内外十多家著名出版社的豪华《作品集》十余部。作品风格独特,受到海内外爱好者欢迎,作品也流往省内外、港台地区及国外泰国、日本、美国等地。2000年7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心血凝聚    万寿已成
“福”、“寿”字与中国古老的吉祥文化一起诞生,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演化历史,正是被这两字古老优美的艺术文字形态及其丰富内涵所吸引而独有钟爱。张运宁从1996年开始,便萌发了创作《万寿图》的想法。
要让10000个不同形态的篆体寿字跃然于纸上,谈何容易?张运宁历时五年,从《古籀汇编》、《中华万岁金石书画大字典》等浩如烟海的数以万计的典籍、书帖和剪报资料中,汇集到异形寿字二万九千多个,经过精心筛选,弃同存异,又耗时1年,把10000个异形寿字一笔一画地书写到100张总长66公尺、宽1.7公尺的宣纸上。张运宁说,为了创作和写出《万寿图》这部巨型精品,他费尽心思和体力,腰和视力都不好使了。
面对这气势磅礴、蔚为大观的《万寿图》,记者心存疑虑,这一万个寿字会不会有雷同或是张运宁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呢?张运宁似乎明白记者的意思,他拿着好几本厚厚的笔记,抽出几幅《万寿图》,对着每一个字,把字的出处一个个地从书籍、资料中的某一页、某一行找出来给记者看。
张运宁感慨:“6年了,这《万寿图》凝聚了我6年的心血,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考究,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书写下来的,为它注入了生命力,让我在篆书篆刻的生涯里有一丝丝的成就和回忆。”
据了解,省内外的一些博物馆和旅游风景胜地正在与张运宁洽谈《万寿图》的去处,张运宁也希望自己的心血作品能够展示于众,以告世人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谈到将来时,张运宁说,艺海无涯,想在古稀的岁月里还能够创作一幅独一无二的《万龙图》,以完善“龙”、“寿”书法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留事于世。
载《东南快报》2002年10月11日(总第750期)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