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北京宝莲纳新材料技术公司总裁李天伶校友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13-04-10  点击:3610 
永不言弃
——记北京宝莲纳新材料技术公司总裁李天伶

 
        拥有博士头衔的李天伶先生,瞅上去是那么的儒雅,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寒窗十多年,做梦都想走进宽敞明亮的国家级科研单位的龙岩深山沟里人,当这些梦想实现之后,却突发奇想,亲手打掉来之不易的铁饭碗,如同民工似的抱着一卷行李便融入了中关村淘金大军行列——
  这个从龙岩深山中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就是一个传奇式的商人。从失败到成功、从成功到失败,再从失败走向辉煌。    
  18年来,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一段出乎意料的故事……
  1981年秋天,年仅17岁的李天伶接到了武汉地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读大学后他又考入中国地质大学继续读书。读完硕士读博士,在大学度过了长达8年的读书生活。博士学位攻读下来之后,他进了一家研究所工作。
  李天伶是1995年下海的。为什么要离开单位闯天下呢?是为了发财?14年后的某天傍晚,当我与李天伶面对面坐在北京朝阳区一家高档社区的休息厅谈起此事时,他是这样回答的:“那时候下海,很冲动、很迷茫,没有什么明确目标,也没有多少思想准备,所以说多次失败是必然的。”
  我望着他问:“你是博士,是高级知识分子,是研究所无用武之地?”
  他说:“说来话长,我在研究院干了几年,开始比较顺心,后来由于环境问题只好下海了。”
  我笑着问:“那你有没有考虑过个人利益呢?”
  他很认真地说:“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当然有呀!那时在研究所我的工资才三百多,一些下海的同学每月能挣上千元,你说我能不动心?我家里负担重,两个弟弟还在上中学,而且学习不错,上大学的希望很大,我不得不帮助他们呀!所以,当时下海也考虑了经济利益这个因素的。”
  他是搞科研出身,下海后目标只能锁定在科技产品上。当时,他和同学在中关村租了房,开始研制新产品冰袋。这个产品前景不错,但由于宣传、推广及营销策略不对路。他和他的的团队拼搏了一年多,并没有打开市场局面。市场经济是严酷的,没有市场,就无法生存。公司只好宣布解体,出资人走了,大伙不欢而散,各奔东西。
  李天伶独自在小屋思考了三天,仍没有找到很好的挣钱项目。后来,一个记者朋友找到他,提供了一个信息方面的合作项目。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带着自己正在研究的产品“微晶化玻璃微球”来到廊坊进行实验,那时他的手下有七八个人,全是门外汉。他在租来的房子里建起一座简陋炉,做实验。从当时的市场情况来看,这个研发项目是很看好的,但要达到合格标准却难度很大,这不是靠热情就能干出来的,需要资金扶持,需要时间摸索。就在他即将失去信心之时,河北一家机械厂来人考察了项目,并表示愿意出资共同开发。
  于是,他又带着这个项目来到唐山。与他合作的这个机械厂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没有高端人才,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资金也没有保障。在这种现状下,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研发,但研究出来的产品仍不合格,无法投放市场。合作方看不到希望,不愿意再继续合作。
   研发项目停止,工厂开始变卖设备,李天伶不好再说什么,没有成功,何以多言!他很伤感的背着行李回到了北京。
  浪费了几年时间,从朋友那儿借来的钱全打了水漂。后来李天伶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一家在中国搞建筑工程的瑞典公司,这家公司需要大量的彩色石英砂,但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生产,全靠从国外订货,为了减少运输成本,这家公司鼓励李天伶研究开发产品。
  在朋友帮助下,经过多次实验,样品终于做出来了。外商看后很满意,但要成批生产,李天伶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一个山东人得知此事后,立即来到北京将李天伶接走了。山东人出钱,李天伶出技术,两人是合伙关系。他们在临沂建了厂,运转了一年,效益非常喜人,李天伶一下带出了十多名技术人才。
  合作方掌握了这门技术之后对他的态度也就变了。这时,他才感到有点不妙,没有多少心眼的李天伶不再受到重用,后来就出局了。
  离开山东,书生气很浓的李天伶深感商战险恶,社会太复杂呀!他心眼不多,只管传授技术,没有想到教会了徒弟,自己却丢了饭碗。
  回到北京后,他四处筹资,准备自己办公司。他身边的朋友是支持他的,他来到通州租了一片地,很快厂房就建了起来。
  从失败中走来的他充满了自信。回想起自己离职下海8年来的创业经历,他感到这也是一笔财富,虽说失败了,虽说没有赚到钱,却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找到的知识,积累了许多别人不会外传的生存之道。
  这次先后不到一年,他就还清了债务,并开始着手研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的市场。
从白手起家,到发展壮大,前后不到6年,李天伶创办的北京宝莲纳公司已在业内有了名气。他的企业从研究、生产、营销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他笑了,他成功了,他终于成了给自己打工的人。他心平气和地告诉我:“有许多人盗用了我的技术,包括从我公司走出去的一些学徒,但我并没有追究。搞科研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信心和智慧;办公司讲的什么?讲的是诚信和质量。这两点我都具备,你说我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他充满了自信,十多年的拼搏,历经风雨,一路走来,经验和教训已将他铸造成一位智慧型商人。
源自《环球客家》2009年第4期  作者:杨东雄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