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客家文化的守护者——赖永生校友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13-08-02  点击:4099 
一位客家農民和他的舞台夢

  2013年3月12號至18號,受台灣苗栗縣文化基金會邀請,由龍岩市永定縣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原生態風情歌舞集《土樓神韻》再次赴台交流演出。借著這次活動的機緣,記者前往永定采訪了《土樓神韻》的總導演賴永生。記者的一句地道永定客家話“我也是永定客家人”,一下打開了賴永生的話匣子。“我的創作根子在于客家民間,我所用的人也好,山歌也好,道具也好,我必須都是要原汁原味來自于閩西客家。”
  賴永生三言兩語道出的不僅是《土樓神韻》的創作原則,更有他不為人知的追夢人生。出生于普通農民家庭的賴永生,高中畢業後回家務農,因為喜歡音樂和攝影,憑借客家人吃苦耐勞的韌勁,他硬是把業余愛好玩成了專業。福建土樓“申遺”時,賴永生提供了一千多張土樓照片給世界遺產委員會收藏,而福建土樓申報世遺時的文本照片也都是出自賴永生之手。恰巧,也是這份工作讓他結識了客家籍著名女指揮家鄭小瑛。鄭小瑛說︰“我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去回老家尋根,我就很好奇,我要去看,就是這麼樣一個機會讓我看到了令我震憾的土樓文化。”
  1999年1月,鄭小瑛第一次回鄉祭祖,家鄉土樓帶給她的震撼讓她激動不已,也使她萌發了為客家土樓做點事的想法。鄭小瑛找到了在福建連城長大的作曲家劉--,請他為家鄉的土樓創作一部交響作品,由鄭小瑛親自指揮。隨後,賴永生陪同作曲家全程參與了交響詩篇《土樓回響》的采風過程。賴永生介紹︰“《土樓回響》是我全程去操辦的,采訪的全過程我都參加了,作曲家來,我帶他去土樓采訪。”
  走訪土樓,拜訪民間藝人,不斷搜集客家史料和山歌錄音,這次經歷,激發了賴永生的音樂才華。作為客家人的他,也第一次萌生了屬于自己的“土樓音樂夢”。“隨著《土樓回響》一舉成功的時候我心里面在想,人家把這個西方的音樂,國際的這種表現形式,能夠把它變成交響樂的中國化、民族化,我當時心里在想我就要弄一種東西在舞台上來表現。”
  客家山歌在山野間緣情而發、即興而唱,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長期生活在客家原鄉的賴永生,飽含著內心的激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土樓神韻》的初稿創作。賴永生介紹︰“我是從粗到細、從外到里,比如說朔斧開天,我必須用很多人去夯歌,還有迎春牛都是勞動化的場景,就是構成我朔斧開天、建造家園這麼一大塊。家園建好了以後你要這邊生活,生活了就會有結婚,那我就必須把我們客家人的婚俗編進去,這個就叫做客家靈秀,每一部分我就是必須要找一些很原生態、很生活化的東西來表現他,所以我就會去找生活化的東西,就是這樣子構成了以後,又慢慢再來刪減,要的東西留著,不要的東西刪掉。”
  從事了十幾年攝影工作的賴永生,因為平時的工作關系可以接觸到比較多的單位、部門和領導,之後他逢人便推銷他的《土樓神韻》。但當時由于宣傳土樓和客家文化的大氛圍尚未形成,他四處踫壁。賴永生說︰“當時我踫到第一個問題就是沒有人識貨,不懂得這個貨是有沒有含金量?沒有認同感。也許我是超前了,我太超前了,所以這個事情弄得我有點頭破血流的味道,哪里都走不通。”
  2006年,賴永生找到了龍岩市宣傳部部長杜喬元,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卻因為沒有合適的平台,《土樓神韻》再一次陷入了等待。此時的賴永生決定︰變被動為主動。“所以杜部長肯定以後,我就直接去找一些藝術團體。像第一個我找了山歌劇團,我要真的成功了,你要支持我。果然,我真的演出《土樓神韻》去跟他講的時候,啪,你要多少人給多少人,就是這樣子。”
  一次次地希望破滅,並沒有使賴永生退縮,他反而越挫越勇。賴永生︰“我一直在奔走,一直在尋找一個平台,都找不到,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把作品、思想變成舞台,第二個找這個舞台,兩個大難題,所以一直苦苦地尋找到2009年。”
  2008年7月7日,隨著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宣傳客家土樓和客家文化迫在眉睫; 2009年10月29日,龍岩市要舉辦文化周展演,要求各個縣組織編排富有各地民俗特色的節目參加演出。一時間,天時、地利、人和,賴永生預感︰《土樓神韻》的春天要來了。“我肯定不會死掉,這個東西(《土樓神韻》),特別是我看到國家也好、省里也好,一步一步地走向要宣傳我們客家文化,給我心里墊了一個信心。所以到2009年的時候,等于我多年的這個一下就噴發出來。”
  很快,由永定縣文體局負責、永定土樓藝術團的演員、龍岩學院的學生和部分永定農民所組成的百人演出團隊就成型了,《土樓神韻》也真正從劇本走上了舞台。賴永生表示︰“我的定位用原生態的手法,我這個客家文化跟土樓文化也好,必須用這種方式比較貼切。我們所有客家的東西、精神都承載于勞動和生活當中,我有了東西我就在里面去尋找。”
  賴永生說,神奇獨特的客家土樓,聚族而居的精神力量,淳樸絢麗的民俗風情,是他必須抓住的三個特點。為了尋找節目素材,賴永生帶著主創人員深入永定的田間地頭,拜訪了30多位民間山歌手。為了讓年輕的業余演員表演到位、傳神,賴永生甚至花上大把的時間為他們講解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創作原因和所要傳達的客家精神。這些“土辦法”居然奏效了。
  2010年9月6日,《土樓神韻》走出龍岩,來到了廈門,在實驗劇場上演,81歲的著名指揮家鄭小瑛親臨現場欣賞。鄭小瑛表示︰“我看這部戲的時候我很高興,他們把客家人的歷史和開拓精神,用歌舞表演的形式再創造呈現在舞台上,我覺得是做得相當成功的。它的創作是出自當地的藝術家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
  台灣是早期客家人“下南洋”的其中一站。隨著海峽兩岸客家人的常來常往,賴永生又夢想著把聲名鵲起的《土樓神韻》打造成“海峽客家”品牌,走進台灣。在多方努力下,2010年5月6日,應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的邀請,在台北縣政府多功能集會堂隆重演出。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說︰“我今天趕回來,一定要看《土樓神韻》的表演,因為140年前,我的阿太,就從永定走到唐山過台灣,我是第四代了。”
  除了吳伯雄、周錫瑋這樣的島內名人,台灣各地的客家鄉親也紛紛前往觀看。演出當天,一票難求,最終主辦方只好在台北縣政府後面的大操場上豎一塊很大的電子顯示屏,把演出的實況同步轉播出來,而在廣場觀看《土樓神韻》的民眾也有兩、三千人,這在當時也是難以想象的。
  台北縣縣長周錫瑋︰“從文化里面才可以真正地讓我們客家鄉親感覺到驕傲,才可以看到我們客家鄉親硬頸、打拼精神的偉大的地方。”
  台灣鄉親的盛情和共鳴,讓賴永生至今難以忘懷。“當我們演出完的時候,那個是絕對的高潮,很多鄉親跑到台上流著眼淚跟我們訴說過去的情景和現在的一種感受,久久不肯離去,當時我們謝幕的音樂只有四分鐘,結果我們一直重復,重復了五遍。”
  “你有心來我有情,不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開路,水深還有造橋人。”十年追夢,賴永生經歷了由農民到導演的蛻變,《土樓神韻》也由鄉村田野走上了專業舞台,賴永生帶著他的舞台夢飛越了海峽,架起了兩岸客家鄉親的溝通之橋。
來源︰海峽之聲網  2013年04月29日

附赖永生(文艺界)校友简历:
 
  1968届校友。1949年生于永定县凤城。
  1968年高中毕业后务农、自学。
  1988年1月,由于摄影、美术、音乐三项有较高艺术造诣,经省人事厅批准从一个农民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
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龙岩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2000年—2010年),龙岩市一届人大代表,永定县政协(第二至第八届)委员、常委。
  1988年—1992年任县委报道组专职新闻摄影。
期间,大量的新闻照片在中央及地方报刊刊用。1990年2月,2幅土楼摄影作品入选全国展,当时在龙岩地区尚属首次。1992年2月,作品获省展金奖,当时在龙岩地区尚属首次。
  1992年6月调县文联,先后担任副主席、主席职务。
期间,成功策划土楼旅游节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在客家土楼申报世遗工作中,担任联合国世遗文本《福建土楼》(永定部分)的摄影,并提供联合国世遗委员会永定土楼的全部存档照片。
  客家土楼专题图片在美国、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举办的国际旅游博览会、交易会、展览展出。
由中国邮政发行《土楼明信片集》共四集,出版《印象土楼》画册、《土楼响起交响乐》一书。
  2009年,担任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的编剧、总导演。先后在台湾、上海、杭州、深圳、福州、厦门、龙岩上演,于2011年2月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国家领导人刘延东等观看,受到各界好评,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环球时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搜弧等2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引起很大反响。该剧获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综合演出一等奖,成为福建省艺术精品。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