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感谢母校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10-06-04  点击:5414 

感谢母校

沈铭贤

 

从不到20的小青年到走近古稀的准老人,我离开母校已经四十多年了,但母校的老师、同学、风物一直萦绕于心,难以忘怀。母校六年的中学生活,奠定了我一生的基础;不止是知识基础,同时也包括为人处世的基础身体基础

我读书的时候,也许没有今天这么紧张,充满激烈的竞争。凤凰城内,北门山下,榕树岗边,我们常常打球、游泳,还有办墙报、举行作文、讲演、时事比赛等。我家离母校不到10分钟的路程,但我基本上吃住在母校,真是以校为家,在学校过得很开心、很温暖。是不是不用功呢?也不是。记得我读初中时,一有空常到新华书店去,躲在书桌下看《吕梁英雄传》。我还常常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读《三国演义》,直到天昏地暗,不知饥饿。

郑佩诏、赵锡麟、罗选才、卢郁蕴、阙亮清、黄雅斯……我很幸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遇到了这么多这么好的恩师。他们知识渊博,授课有方,爱生如子,待人宽厚。在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扎实的数、理、化、生、文史知识,也悟到了什么叫“为人师表”。记得前些年选才师来沪,我们亲切相见,选才师讲起当年情景,比我们记得更清楚,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久久难以平静。这样的老师,能不感染学生?学生岂能忘记?

我也很幸运,有不少肝胆相照的学友。平时我们联系并不多,也许不像现在的“朋友”,但我们依然心心相印。我清楚地记得,我踏入母校校门不久,就得到即将上大学的张弘昌学长的厚爱。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很快受到长期的极不公正的对待。但我始终记得他,敬仰他,他心中也没忘记我。我为他终于得到迟来的“公正”而庆幸,他也为我小有“成就”而高兴。但仅此而已。这种不计功利的情谊也许很傻,已经不合时宜,但我却十分珍惜,而且真诚希望今天的学弟学妹也适当地淡泊一点功利。

我大学读的是法律,毕业后从事的是哲学,而且是科学技术哲学,确确实实先天不足。为什么能勉强逐步适应,并且小有“成就”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学生活。绿水青山,轻松活泼,师生情谊,使我养成了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习性。大学时,我课余读的大部分是鲁迅的书,以及中外文学名著。这一些,也许与专业没什么关系,但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思维,受益终生。应该说,多门学科,多种专业是相通的。只要努力,同时讲究方法,入门既不难,精深也是可以做到的。

能够在永定一中这样优秀的学校读书,是每一个永中学子的福气。我永远珍视这一福气。但我毕竟渐渐步入老年,闽江后浪推前浪,万林新叶催陈叶。祝愿凤城飞出更多更美的凤凰,榕树下长出更多更壮的根。

(作者系1956届高中校友)

200491周年校庆《校庆专刊》第3(2004710)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