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教师论文︱陈玲宏:要把德育洒课堂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19-06-11  点击:384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1]等宏伟目标。我们要实现这些目标,语文课堂责无旁贷。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文明礼仪教育,展现个人修养

《晏子春秋》有言:“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自古以来,中国乃礼仪之邦,文明之国。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一种艺术。学好礼,才可立。古代文化常识中经常涉及到礼仪方面的内容。例如“避席”, “避席”就是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对人的尊重。[2]在古代东亚地区都习惯席地而坐,与对方席地而坐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尊敬之意,往往会离开坐席。曾子有一次在孔子旁边侍坐,当孔子要向曾子讲授道理时候,曾子立即避席,请求孔子教授道理。这就是著名的“曾子避席”的故事。“避席”是一种礼貌的行为,教师借助讲解“避席”这个古代文明礼仪,可以教学生学习古代文明礼仪,教育学生要尊重老师。例如上课回答问题,要站起,下课跟老师告别,要懂得起立向老师鞠躬行告别礼。上课下课为什么要起立,不正是避席表示对老师的感谢和尊重吗?孔子给弟子上课的时候皆可席地而坐。现在的课堂,老师是站着,学生是坐着,所以学生更有必要在老师要离开教室时避席。不要忽视这个小小的礼节,不要只是为了形式有气无力的站起来,更不要不愿意起立,因为这可以给老师的是温暖和感动,可以展现你的个人修养。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漳平、永定一中”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一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目谈到了文明与旅游的问题。旅游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是去体验生活,放松心情,但不能因此而不文明。旅游不文明事件屡见不鲜。北京故宫博物馆前女模特拍不雅照,可谓亵渎文物,伤风败俗;西湖景区的石碑上被写上游者的名字,真是破坏景点,道德沦丧。由此可以教育学生要做个文明的人,不能只求自己的私利,而无视社会规则。由旅游不文明延伸到社会不文明现象。例如重庆公交车坠江的原因竟是女子为了个人私利,无视全车人的生命安全,与司机争吵,而导致全车人命丧黄泉。再如杭州一遛狗男不文明养狗,反而殴打年轻妈妈,吓得两个小孩哇哇大哭,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心痛不已。还有高铁霸座行为屡屡触碰道德规则底线,引发人们关注。由此可告诉学生规则意识是基本素养,文明是个人修养的外在体现。请不要忽视那些摸不着的规则,请不要忘记那些基本的文明素养。这个世界规则与文明恒在,它会保护那些遵守规则,守住文明的人,对于规则与文明的破坏者,惩罚无处不在。

人性具有堕落的倾向,人性也有升华的本能。所以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并且指导学生践于行,营造文明氛围,形成文明风尚。

2、孝道教育,铸就和谐家庭

百善以孝为先,孝为行仁的根本之道。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强调了孝悌乃是人之根本。语文课堂里,孝的故事总是不经意之间被提起。汉文帝刘恒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董永家贫卖身葬父,仙姬陌上逢黄香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陈情表》中的李密照顾祖母尽心尽力,侍奉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一到朝廷,晋武帝读罢,感动不已,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 晋武帝不仅满足了李密愿望,还赏赐奴婢金钱。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赡养父母,不是给他们钱,让他们独自去面对生活,而是要参与他们的生活,正如北大才女王帆在《我是演说家第二季》的励志演讲中说到:“至亲至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赡养父母也不能只是陪着,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尊重父母,发自内心关心父母。正如《论语》所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只是一味接受来自父母的爱,也要懂得去爱父母。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尊重父母,体谅父母或许就是当下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孝,应该是尊重,是关爱,是陪伴。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孝道教育,让学生更懂得去爱父母,让家暖意浓浓,打造和谐家庭。

3、情感态度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神值得学生们学习。要执着,《雨巷》中梦想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诗人却继续追寻着;要乐观,《赤壁赋》中的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却乐天安命,达观自适;要反省,《小狗包弟》中的巴金历经文革,能对一只小狗忏悔;要有志,《游褒禅山记》强调尽吾志,可观尽世之奇伟瑰怪之景……在课堂中时时渗透情感态度教育,让学生由彼及此,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4、爱国主义教育,壮我大美中华

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自豪叫,我有一颗中国心。当你看奥运会比赛,总想目睹国旗升起;当你听诺贝尔奖宣布时,总是想听到中国人的名字。国家是每个人心中最灿烂的花朵。高中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者比比皆是。例如《诗经·小雅·采薇》中,即使士卒边疆生活艰辛,边疆战事频繁,但还不忘歌颂国家车马服饰之盛大,不忘歌颂战事的胜利;《纪念刘和珍君》中一群爱国青年不顾危险为了国家参加示威游行;《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拒绝领美国的救济粮;《囚绿记》的作者陆蠡面对日本人提审,依然坚持回答日本绝对不能征服中国,而他最终被日军刑审数月,虐杀而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如是说道。有国才有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积极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堂应为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子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北京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8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