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和教材分析
必修二第四章至第七章是阶段考与期中考已考过和复习过的内容,学生对于这四章的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因此期末复习安排两节课来复习这四章内容。分析阶段考和期中考试题发现学生对于《生物的变异》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掌握较差,所以这两节复习课重点突破这两章。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将《生物的变异与育种》作为一个专题复习。
二、复习目标
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2、基因重组及意义(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Ⅱ) 4、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5、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三、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梳理(要求同学们课前整理,教师课上点评)
(1)请同学们在不翻阅教材的情况下回忆并写出《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知识点,然后翻阅教材利用不同颜色的笔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并请同桌用红笔批改。
(2)请同学们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目前你所学过的所有育种方式,及其育种的原理、优点、缺点和例子,并请同桌用红笔批改。
(3)请同学们把你上面所罗列的构建成知识框架,越详细越好。
2、利用题型夯实基础(题目见附件)
基因的概念、特点和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 检测七1、第45练13(4)
检测二21(2)
基因重组的类型、时间与影响 检测七11、4、6 第45练5
染色体变异检测七23(1)(4)
3、能力提升题
检测七8、12、22(2)(3) 检测二24(4)第45练10
四、作业布置
完成去年的期末考试卷
基础知识附件
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一个氨基酸被替换。
(2)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改变。
3.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诱发因素[连一连]
5.结果③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
6.突变特点
(1)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3)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7.意义
(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基因重组
1.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及发生时间
如图甲、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两者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1)发生时间
写出相应细胞所处的时期:图甲:四分体时期;图乙: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类型
图甲: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图乙: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经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导致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中的基因发生重组,也是一种基因重组。
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
4.意义: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如图)
(1)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
(2)②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例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
(3)③④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易位。
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1)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
(2)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如多倍体、单倍体。
2.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组成:如图为一雄性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
育种方案的选择
1.杂交育种
(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3)过程: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
以一年生植物(亲本纯合)为例:
①亲代杂交的目的是让优良性状的基因集中到一个个体当中,第一年在母本上得到子一代的种子。F1的性状第二年才能表现出来。
②第一次自交的目的是得到理想性状,虽然杂种F2所需性状中有纯合子,但此时其和杂合子无法分辨,因此第三年不能得到理想种子。
③第二次以上自交的目的是得到稳定遗传的理想性状,因此第四年可以得到理想种子。但由于有些植物分株保存困难且种子需求量大,因此应选择所需性状个体逐代自交淘汰,扩大培养,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
(4)优点:可以把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5)缺点:获得新品种的周期长。
(6)应用:根据需要培育理想类型。
2.诱变育种
(1)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2)原理:基因突变。
(3)过程:选择生物→诱发基因突变→选择理想类型→培育。
(4)优点②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5)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
(6)应用:培育具有新性状的品种。
3.基因工程育种及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