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让青春充满阳光 远离校园暴力 ——永定一中《心灵之约》心育在线研讨第13期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19-12-13  点击:4109 

随着电影《少年的你》热播,校园欺凌再次受到广大群体关注,2019年12月10日,我校心灵驿站微信群开展了第十三期《心灵之约》心育在线研讨活动。本次研讨由心理辅导中心陈炼老师主持,从校园欺凌的具体表现展开讨论,探讨校园欺凌对学生的影响,分析原因探寻应对方式。参与本次研讨的老师有林云娇、赖新华、李富丽、赖文书、刘小怡、郑淑玲、肖小龙、曾美芳、王丽艳、陈志芳等10位老师。

校园欺凌(暴力)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高中生常见的校园欺凌行为有:遇到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或事就拉帮结派孤立、排挤同学;恶搞同学,拍视频和图片发朋友圈称呼受欺凌者侮辱性的绰号发生矛盾时使用粗言秽语诋毁谩骂传播关于受欺凌者的谣言或闲话作为老师,我们要及时识别校园欺凌行为,以便更好的进行心理疏导。

校园欺凌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心理都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于受欺凌者,由于在学校和同学中间受排斥,没有朋友,易导致情绪抑郁,产生挫折感、孤独感,削弱其自信,给其学习和生活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对于欺凌者,滋生其骄横跋扈、恃强凌弱、敏感多疑等不良人格特点,同时表现出固执、偏执、狭隘及易怒的倾向,容易与周围人发生摩擦,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欺凌行为除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心理发展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之外 ,还会蔓延影响到其他学生或群体。有些学生可能会效仿欺凌行为,同时还会使广大学生感到攻击和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会催生出更多的欺凌者。另外,欺凌行为的发生让学生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既有社会方面的外部原因,也有个体方面的内部原因。家庭环境不好、父母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不当以及社会负面现象等的影响,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易形成自卑、怯懦、孤僻或者骄横、偏执等不良社会心理,容易导致欺凌行为的发生。从欺凌者角度看,一些有着极强自尊心、嫉妒心和报复心理的学生,在遇到打击和挫折时容易产生欺凌行为。一些家庭失爱或者过度溺爱的学生心理偏激 、攻击性强,易引发欺凌、暴力行为。从受欺凌者角度看,一些学生因为生理上的原因,诸如身体肥胖、矮小、过于瘦弱、残疾、口吃等,受到讥笑或歧视,被排斥在同伴群体之外,从而导致其自卑、敏感、内向的心理特征,容易成为受欺凌的对象。另有一些学生性格懦弱、生性比较胆小、性格孤僻、自信心不足,又对同学的言行过分敏感,也易遭受欺凌。

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老师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如:在学生中间大力宣扬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加强法律意识,让他们在欺凌行为发生时能捍卫自己的利益或者挺身而出维护受欺凌者的权益;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家长、老师应鼓励孩子多与同辈群体交往,学会控制情绪和避免冲突的技巧,学会接纳、尊重他人,这样才会被同辈群体所接纳和认可。培养合作意识,教育学生善于接纳与容忍他人,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人,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提高人际适应能力;积极关注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人际关系适应困难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班级活动、团队活动等形式,创建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教师和家长应正视校园欺凌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在欺凌行为发生后,不能简单地训斥和指责学生,及时了解欺凌者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机,通过角色扮演与移情体验,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反省,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对受欺凌学生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

通过本次研讨,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识别校园欺凌的行为,做好预防工作,当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后能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心理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