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月18日下午,学校邀请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室副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刘菲菲老师为全体教师开设了题为 “学生工作的德育视角和心育视角”的专题讲座。
刘老师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启发老师们从德育和心育两个视角去探讨学生工作,内容丰富,案例深刻。循序渐进地将德育和心育两个问题剖析得入木三分,让现场老师醍醐灌顶,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01
改变方向,关注感受
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和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深层次的需求。学生工作中先关注学生的第一感受,认同、看见他的感受,可以有效地降低情绪的强度。
02
夯实基石,构建关系
关系是高度情绪化的体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工作的前提。
03
了解规律,看见需求
学生很多行为问题的本质是心理问题,要警惕将学生的心理需求误判为对他人道德上的冒犯。比如青春期的叛逆是心理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对抗不是针对谁,而是内心渴望“自主性”的外化表现,这是成长的关键。
04
明辨性质,对症下药
通过学生发出相关行为时是否有主观恶意来区分学生问题的性质,道德类学生问题就用德育工作的方法去处理,心理类问题就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去应对。面对心理问题,道德冲动就是魔鬼;面对道德问题,心理关怀就是善恶不分、纵容过度。比如学生谈恋爱现象更多地是心理问题。
05
做好准备,调整方式
学生工作中,学会放下对“应该”的执着,多给予“可以”的自主。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赋予一定的自主性让其自在如是的发展;在出现问题时,看见背后的需求,积极引导,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