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和区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开展“党章传诵、党徽闪光、党旗飘扬”活动的通知》精神,3月25-26日,永定一中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思政教师共40人前往江西井冈山革命旧址开展“追寻红色记忆,坚定育人初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革命历史辉煌,自然风光绚烂,红绿辉映,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27年10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孕育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进入烈士陵园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45年为烈士们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令人肃然起敬。全体教师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带着沉重的心情向烈士们鞠躬致敬,吊唁革命先烈。大厅四周的墙上嵌刻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烈士英名录。为了纪念许许多多没有留下姓名的烈士,这里专门设立了无名碑,表达着后人对无名烈士的敬重与怀念。
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茨坪,就是在这里居住。这里曾是革命根据地内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包括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军部(含朱德旧居)、中共井冈山前委等高级领导机关及红四军的军部、军官教导队、军械处和新遂边陲特别区公卖处等重要机构。泥墙土瓦,窄床小窗,旧桌长凳,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军民开展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老师们踏寻伟人足迹,通过一砖一瓦,感受其曾经的艰苦生活,以此缅怀先烈,亲近那段革命往事,在朴朴素素的旧居,回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主要担负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展览、宣传井冈山精神、管理保护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旧居遗址等职责。博物馆大厅中央位置摆放着一盏油灯的雕塑,镌刻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字样,只有一根灯芯的油灯,反映了当时井冈山斗争时期物质匮乏的艰难境况。正是当年八角楼里的这盏一根灯芯的油灯,照亮了中国革命万里征程。一张张模糊的图片、一件件老旧的文物向我们展示着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一幅幅宏伟的画,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伟大斗争展映在我们的眼前;一个个革命烈士的故事,就是一部部生动鲜活的革命历史教材,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精神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
灯色斑斓写历史,井冈精神耀千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是一场震撼而富有特色的演出,绿色山水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实景,实现了红色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营造了一个重回革命年代的“红色”人文和自然环境。整场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由序幕《血》拉开帷幕,分《旗》、《灯》、《情》、《火》、《路》五个章节。据悉,演出团队共有600多人,全部都是当地农民,不少人的祖辈就是当年的红军和赤卫队员。村民们白天忙农活,晚上则夫妻双双或携子带女参加演出。整场演出运用声、光、电、影、画、演、景的形式,再现了历史场景,恢弘磅礴,夺人心魄,构思精巧,创意新颖,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同中国革命的航程结合起来,把井冈山革命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出以初心,寓教于乐。
黄洋界,又称成“汪洋界”。主要景点有黄洋界保卫战旧址、红军挑粮休息处旧址—黄洋界荷树、八面山红军哨口工事旧址、双马石红军哨口工事旧址、雷打石革命旧址、上井红军造币厂旧址等。黄洋界海拔1343米,地形险要,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1928年8月下旬,湖南、江西两省国民党军纠集四个团进攻黄洋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在黄洋界哨口筑起五道防线:竹钉阵、竹篱笆防线、滚木礌石、壕沟阵、工事掩体。依托黄洋界哨口工事,红四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四个团的进犯之敌,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黄洋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哨口营房和红军挑粮小道。踏上当年红军的足迹,追忆红色历史的痕迹,再现革命先辈的无畏,汲取创业力量的精华。
黄洋界现场教学点,老师们实地感受了那场著名的战斗,体会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深刻感悟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之后,大家一起观阅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体味革命先烈“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壮志豪情,学习革命先辈官兵一致、克服困难、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
由于敌人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当地医疗条件极差,加上医生很少,药品奇缺,医务人员常常自己上山采集草药,并用竹片、木头制作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由于战斗频繁和生活艰苦,红军伤病员不断增多,不得不将病员安置到群众家里医治。为了改善医疗条件,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红军官兵和革命群众自愿捐1000多元(银元),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在小井建造医院。1928年冬,一栋坐西朝东、杉树皮屋面、全榫木结构、上下两层共32间房的医院建成,取名“红光医院”。1929年1月底,井冈山军民第三次反“会剿”失利,敌人窜入小井村,烧毁了红军医院,把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押到小河边的稻田里,对他们威逼拷打后集体枪杀。1967年,井冈山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貌重新修建了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
在小井红军医院和小井红军烈士墓现场教学点,老师们通过听取现场讲解和参观图片展览,感受当年井冈山上的作战苦、生活苦和伤病苦,感慨于张子清同志、曾志同志、陈毅安同志以及130余名红军医院伤病员胸怀天下、艰苦奋斗、无私无畏,为革命前仆后继的伟大精神。这种为理想而来,为信仰而战的精神必将激励着全体党员教师保持不懈奋斗的劲头,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龙潭景区坐落在井冈山北面,黄洋界南麓。这是一个以群瀑集聚为显著特色的景区,素有“五潭十八瀑”之称。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五龙潭瀑布群,因五神河流经小井峡谷,连续五次飞跃陡峭山岩绝壁,形成五个气势磅礴梯状瀑布和深潭,为青龙瀑—碧玉潭、黄龙瀑—锁龙潭、赤龙瀑—珍珠潭、黑龙瀑—飞凤潭、白龙瀑—仙女潭。1956年郭沫若参观考察井冈山龙潭时,曾提笔写下“井冈山上有龙潭,瀑布奔流叠作三。樵径断残成绝境,军工开拓免垂毡。三潭交响千峰静,一井苍穹万木酣。土地归农思雨露,潜龙焉肯锁深岚”。细观五潭,碧水泱泱,树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凿,绿影覆盖四周。上山时,几位老师多次以“快到山顶了”自我激励,正如毛泽东同志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语,大步向上攀登,成功与大部队“会师”。
此次主题教育活动,是一次涤荡心灵、激励终身的红色之旅。在即将踏上返程之旅时,老师们纷纷在红旗广场合影留念,要留住那一份震撼心灵的红色记忆。在短短两天的学习活动中,老师们为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所深深感染,汲取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力量,深化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的忠诚的政治初心,将井冈山精神化作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力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