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人 际 交 往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06-10-08  点击:3868 

 

           9.人际交往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社交艺术是每个人都希望掌握的,对于涉世不深,但迟早得走向社会的青少年朋友来说,可能更是求之若渴。我们除了加强自身修养,明白社会交往的一些基本原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经常用得着的方式、方法、即人际交往的常用技巧。这样就可能增强自身的人际吸引魅力,事半功倍,拥有更多的朋友。人际交往中具体需注意下列这些:
       1、克服妨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如自卑心理、怯懦心理、孤僻心理、封闭心理、恐惧心理、猜忌心理、排他心理、逆反心理及冷漠心理等等。这在前面已经做过分析。
       2、与人接触、交往时,要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兴趣,尽可能记住对方的名字及特点,让别人觉得你喜欢他,对他感兴趣。
       3、要尽可能了解别人的内心需要,并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帮助与满足。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防止交往过度或交往过冷的现象。
       6、适当外向、开放点。可主动告诉一些有关自己的事情,如兴趣、爱好等,为心灵的互通、交流创造条件。当然要视具体情况,循序渐进,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
       7、不过分要求别人,不随意指责、批评别人,不耻笑讽刺别人,注意保护人家的自尊心。
       8、言谈举止文雅、稳重、不亢不卑、落落大方。
       9、增强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愿望,积极寻找与人沟通、交往的机会。
       10、遇到熟人时,主动与之打招呼,不必担心人家不理睬你。在陌生人面前也要视情况适当介绍自己。
       11、待人热情,为人诚实、质朴。
       12、努力寻找,发现人家的优点,并给予真挚诚恳的赞赏与肯定。
       13、学会做个能耐心且善于倾听别人诉说的听众,并关心、理解别人。
       14、不在背后随意对他人评头品足。
       15、有一定的洞察、鉴别能力。能准确把握对方的基本特点,不被一时一事的假象所蒙蔽。从而正确选择交往的具体方式、方法。
       16、不要想当然地判断人家,要注重实际,以免误解,委屈对方。
       17、对别人要真诚、防止虚伪。
       18、虚怀若谷,能容忍人、原谅他人,不斤斤计较。
       19、学会交谈的技巧。如发现话题沉闷时,能及时寻找出双方感兴趣的新话题,以免冷场。
       20、与存在意见分歧的人交往时,要能够求大同、存小异,尽量不要暴露无原则的分歧。
       21、性格活泼、开朗,富有幽默感。

              10.调适人际关系的策略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他们采取了不正确的交往态度造成的,这种不正确的交往态度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念、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以及行为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之上的。造成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到错误的思想观点影响,对人际交往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个性上的缺陷;三是以往生活中遭到挫折,造成心理创伤;四是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
       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一些人际交往的困难和不适应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但是人际关系出现严重失调的同学,往往是因为存在着认知障碍、个性缺陷或是其他严重心理障碍。这时候,就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适:
       一、消除同学之间误会的策略:同学之间发生误会和矛盾,在所难免,有些误会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但是有些误会却是难以消除的,如果不加以说明,就会使人耿耿于怀,这不仅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这种误会要主动地去说明并加以消除,在这里,同学们应当做到:
       1.气量宽宏。对于那些错怪了自己的同学,不要怀恨在心,误会总是意味着双方存在着某种隔阂,只要双方坦诚相待,误会就会烟消云散了。
       2.心地坦然:只要不是你自己的错误,不妨坦然置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非终要定论,将问题给以“冷处理”。
       3.对症下药:消除误会,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以正确的态度。
       4.寻根溯源:误会发生后,应当冷静地去考虑误会产生的根源,找到症结所在。
       二、克服害羞心理的策略:害羞心理是指在交往过程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至无法充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的一种病态心理。这类学生性格内向,言语不多,对外界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言谈举止极其谨慎,缺乏主动性,不敢和别人接触和交往。害羞的原因有两种情形:
       第一,自幼受着封闭式的教育,缺乏必要的社交训练。对于这种情况都是可以鼓励学生与人接触,为他们创造条件,如在课堂上多提问,提一些适合他们知识水平的问题,激发和培养他们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胆量和能力。
       第二,经受过多的挫折。一个儿童所作的努力总得不到外界的好评,相反总是遭到批评,为了躲避这种使人不愉快的批评,甚至惩罚,便收敛自己的言行,不再轻易发表意见和采取行动。很多同学由于过于胆小怕羞,在与他人正常的交往过程中易产生紧张、拘束乃至尴尬的心理状态,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在与异性或陌生人交往时表现得更加突出,如面红耳赤心直跳。这种现象阻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妨碍了友谊的深化,使自己的才能难以在社交场合得到正常发挥,影响自己的发展,同时还容易导致沮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和孤独感,出现性格上的软弱与冷漠。害羞在我们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朋友中是较为普遍的心理现象,引起的原因有的属先天因素,有的属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与人的神经活动类型或生理缺陷有关,但这种因素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更大量的是后天因素所致,而且大多数是可以战胜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以及曾四次奥斯卡奖获得者、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等,也曾经有过怕羞的心理弱点。
       那么,怎样才能战胜自己胆子过小,怕羞的毛病呢?
       1、充满信心:许多怕羞者是由于自以为不如别人而自惭形秽,觉得低人一等。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个人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长处的。对于那些因自愧弗如而羞于交往的青少年朋友来说,有必要端正对自己的认识,将目光多转向自己的长处,去掉自卑心理,树立信心,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尽可能扬已之长、避已之短。正视自己的弱点,同时要勇于弥补、克服不足,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是可能改变不理想的现实,取得成功的。希腊大演说家德莫西尼斯可作为我们这方面的榜样,他就是通过长期的努力矫正了口吃的毛病,由一个不敢与陌生人讲话的人变成闻名遐迩的演说雄才。
       2、不怕议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有可能引起别人的议论。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可能评说过别人,这是非常正常的,正如俗话所说的,“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后不说人。”可我们有些人常在听到有人议论自己时就不舒服,气愤或害怕。一旦害怕,各种不必要的顾虑就油然而生。与人交往时,或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现时,就会心有余悸,不能自如发挥,感到害羞。结果就会越怕越羞,起羞越怕,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别人的议论,我们应该将它视为很正常的,不大惊小怪,不过于计较。需要坦然、理智地对待,冷静地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将别人的否定评价当作激励自己的动力,培养一定的心理承受力,遇挫不折,遭败不馁。试设想一下,在年轻时曾被人轰下演说台的林肯,如果因这而气馁,还会成为具有很强演说能力的美国总统吗?
       3.丰富知识:同学们要注意扩大知识面,有意识地去阅读一些有关社交知识的书籍,了解和掌握一些进行社交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样在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时就不会因为知识面过分狭窄而受窘。
       4、大胆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锻炼胆量,克服害羞:一个人的胆子是锻炼出来的。多与人交往,敢于出丑,才会少出丑,达到不出丑。经过挫折,积累了经验就会更加聪明起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否则,天天躲藏在家里,成为套中人,那么,害羞之心就难以消除。
       5、掌握技巧和方法:在社交场合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引出话题,如何使谈话继续和中止,如何阐明自己的见解等等,确实是有一些技巧的,这些技巧除了可以从书本上学习外,更加主要的是从交往实践中学习。如:先接触熟悉点的人,先在小一点的场合争取机会抛头露面,多参加小组讨论发言,再到班上、学校,循序渐进。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己鼓励。如:“这有什么值得怕羞的,人家敢,我当然也应该敢,大家都是人”,大胆地与人家进行交流。在台上讲话时,可有意识地看着那些对你感兴趣的听众,不要受那些鄙视者的影响。发言时,要胸有成竹,理直时气就要壮一点,把该说的都大胆地说出来。该干的事,有人议论也要硬着头皮干完并且干好。做后注意听一些肯定的话语,以增强自信。还可有意注意、观察和模仿一些活跃开朗,善于交际,胆子较大的人的言谈举止,用以对照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克服。同时学习并掌握待人接物、谈话、交往、表达意见、当众演说的技巧,并自己创造条件进行锻炼。这样长期以往,你的胆子就可能慢慢大起来,害羞的心理也就淡化了。

            11.如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话并不一定全对。但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讨人喜欢,与他人保持亲切,友好、和谐的关系。怎样才能与同学、老师、兄弟姐妹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处理好关系呢?怎样才能具有人际吸引的魅力,逗人喜欢?如何才能寻觅到知心的朋友?这自然是许许多多的同学感兴趣的问题。
       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专家认为,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真诚地关心别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你关心别人,别人才会礼尚往来,转而关心你。这就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2、改变自己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毛病。如:清高、气傲、狭隘、自私、吝啬、刻薄及令人讨嫌的举动。避免卖弄自己,夸夸其谈,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习惯与观念。改变自己的一些所谓“小节”如爱打听别人的隐私,爱插嘴多舌,乱翻别人的东西等等。
       3、了解别人,能宽容、接纳别人,真诚地从心底里将别人视为朋友。对别人的一些非原则性的不足与毛病能加以理解、宽容,并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别人纠正。待人随和、平易近人,讲究文明礼貌,笑脸待人,也就是要学会微笑外交,习惯在与人交往时含真诚的微笑,从而消除别人对你的疏远与恐惧,给人以温暖亲切之感。
       4、加强与人的沟通与交往。要想让别人理解你,喜欢你,首先要让别人了解你。包括你的一般情况、人品、双方较接近的特点,以及你希望与之交往成为知心朋友的愿望。这就需要与人适度交往,实现心灵的互通。可在学余、业余时间找人聊聊天、谈谈心,玩一玩,从而创造更多的了解别人,也让别人了解你的机会。
       5、注意自己的形象,加强自身的修养。如服饰整洁,与陌生人交往时,注意在外表及内心等各方面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形成与你继续交往的吸引力,使之产生相见恨晚之感,进而与你深交。
       6、善于称赞。赞美的话语最能激起别人的自尊心,这也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宜多注意发现别人的优势长处,不吝啬真诚的称赞与肯定,从而获得别人的好感。但赞美也得注意方法、方式、以免弄巧成拙,特别是要防止虚伪与阿谀之辞。
       7、多多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如:在学习上帮助某门学科有困难的同学,自己有好的书就主动借给别人,别人有求于你时,尽心尽力地予以帮助。特别是要注意“雪中送炭”。这样,你投之以桃,别人就会报之以李,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了。你也不会再感叹知音难觅,会发现天涯处处有朋友。

           12.行为规范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小学生对行为规范达到内在性理解的水平。行为规范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生活中是有许多的行为规范需要人们去遵守、去适应,否则就处处碰壁。及时有效地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纪律生活的锻炼,可使他们受到好的训练,进入社会后游刃有余,这就是说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成熟水平。行为规范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良心的形成。道德良心是一个人内化了的道德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行为所负道德责任的情感上的道德评价。行为规范教育会促进外部行为要求内化为道德良心。如果没有行为的外部形式,没有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就难于形成道德良心。行为规范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行为的可控性。当学生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指导后,思想就会稳定下来,行为也有“法”可依,因而能稳定下来。行为规范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整个行为规范教育与纪律生活锻炼,可以使学生的自学性、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得到更好的培养。
       针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是行为规范教育的指导性:行为规范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习惯,教师的指导必须和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行为规范的指导必须和学生的需要相结合,因此,训练不能离开指导。
       二是行为规范教育的规范性: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社会文化和规范意识传递给下一代。行为规范更明显地具有世界性、全民性和民族性。从我国国情出发,它当然必须有社会主义的内容,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人类所能共同接受的基础文明。它必须是“传统的”,也必须是现代的。另外,如果没有这种规范性,那么也有可能把希望削弱的东西重新强化起来,这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注意。
       三是行为规范教育的选择性:所谓选择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心理和社会的需要;选择当然包括被动选择和主动选择。前者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严格训练和学生的模仿学习、后者体现了可选择性、泛指性和暗示性,更能为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所接受,也就更有感染力。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小气候”、“小社会”,从而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
       四是行为规范教育的实践性:行为规范教育当然必须归结和依赖于学生的社会实践。然而这种实践必须是广义的,还要和学生的自身经验、社会生活、发展个性过程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五是行为规范教育的具体性:行为规范教育必须具有具体可行的特点。养成教育的“起点低一些、坡度小一些、要求细一些、效果实一些”的观点,正是为了更贴近生活、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但是这种具体教育必须是系统而不零碎,实际而不繁琐。这仍有待于行为规范体系的建立。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