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师生成长幸福的教育

教师论文︱ 张天羽 :浅论如何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工作

来源: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日期:2019-06-11  点击:3181 

  语文作为中学课程中的基础课程,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德育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如何将其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需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文学经典,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和育人精髓。而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正是中华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美德、养成优秀品质的主要引导者,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宣传者。面对新时代,展望新未来,语文教师不仅要对这些文学经典的内容有所了解,更要体会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育人哲理。因此,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广泛渗透德育内容,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无法替代,其不仅是教育的执行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德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始终将德育目标融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引导学生对德育的认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搞清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区别,指导学生了解各种美德行为。教师通过有效实施德育,将德育教学效果融入到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规范其行为习惯,提升其道德修养,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得以升华, 从而实现德育从理论教学向社会实践的过渡。

1、将法治教育融入德育教学中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法律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对学生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法治教育实施德育。因为,如果只单一地实施德育,而忽略了学生在法治方面的知识欠缺,那么一旦出现法与德的冲突时,学生很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法与德是保障社会稳定发展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相互融合, 才能够更好地优化学生的行为,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2、将心理教育融入德育教学中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也极为关键,只有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学生才能够在德育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为此,教师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实施心理教育,对发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关键。

深入拓展文章的深层含义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篇章,这些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题材、内容、写作时代各异,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也有很大的差异。在这些文章中,有些是歌颂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的,有些是歌颂革命队伍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的,有些是以优美的文笔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不同的文章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能够实现较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将德育内容毫无痕迹地穿插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德育熏陶,从而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极为关键,他必须通过良好的教学技巧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文笔较好、质量较高的文章,教师要将情感融入到对课文的讲解之中,让学生感受最真实的情感,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出来的真善美。

  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标准有很多,德育是否落实到位也是其中一项。语文教师不能只重视文章的写作技巧,更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从而走近作者、融入文本、感悟思想,在良好思想的熏陶下,逐渐树立正确的

“三观”,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要想深化语文教学效果,仅仅依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师还应该开辟更多的教学渠道,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接受德育熏陶。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 重要内容,但是要想实现突破,教师就需充分激发起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辩论、办主题手抄报、开读书交流会 等,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进来,提高其语文学习参与意识,从而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那么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很可能会受到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将社会和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引入课堂,展开广泛的讨论,让学生厘清各类问题的现象与本质,这不仅可以增强语文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明辨是非、做好人生选择的能力。

学生的参与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语文教师在举办课外活动时必须制定较为客观的评价标准。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活动目的,进而优化语文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效果。

借助网络手段实施德育渗透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想深化德育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手段。为此,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借助网络寻找大量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信息,然后以语文教材为参考,将所有信息连缀起来,同时融入德育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扩充课堂容量,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是一门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教师利用网络手段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文章的相关要素,这对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通过传统教学手段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缺少探究意识和思维整合意识的局面。而相较传统教学模式,融入了网络手段的语文教学形式非常新颖,可以将枯燥的文字转变为有趣的图片或者短片,借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探究文本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借助网络手段教学还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教育意义, 从而实现德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扫一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0597-5839627

联系人:校办室

邮件:ydyzxbs@126.com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龙岗巷23号

永定第一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16764号-2